专访|百川智能 王小川: 瞄准“生命时代”,迎难而上“造医生”
发布时间:2024年09月29日





2023年4月,这位前搜狗公司CEO从搜索和输入法转向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,创立百川智能。在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,百川智能便发布了Baichuan-7B、Baichuan-13B两个开源中文大模型,在多个权威评测榜单均名列前茅。成立至今,已经先后推出了 12 款大模型和首款AI助手百小应,并且还在今年7月举办的WAIC上,首次展示了AI医疗应用“AI健康顾问”。

在演讲中,王小川分享了他对于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和未来的见解,表达了他选择将医疗这一高难度领域作为百川智能发展方向的思考。



语言问题变数学问题

智能时代后将迎生命时代




今年元旦当天,王小川收到许多朋友给他发来的“元旦快乐”祝福短信。他回道“智能纪元二年元旦快乐。”


“2023年,人类开始从信息时代走向智能时代。”在王小川看来,发生在去年的新变化比前面几次(技术)革命都显得更加剧烈。他将前后的变化概括为三个步骤。


“最早的步骤是‘物理变数学’。康德在《绝对理性批判》一书中讲到,数学是一个理性的思考空间,与真实世界有距离。但牛顿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,把自然哲学问题变成数学问题。”王小川进一步讲道,牛顿用苹果落地实验证明引力,用数学公式刻画哲学问题,“这时,人类社会进入科学时代。”


科学时代之后是智能时代,其中重要的巨大变化是“语言变数学”。“语言的背后是知识、思考、沟通。”王小川认为,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突破,在互联网上积累了40年的知识数学化了。


王小川认为,智能时代在未来还将迎来重大突破,“生命变数学”会将人类社会推向生命时代。“这一时代今天还未到来。”王小川提到当前基因转化蛋白质的前沿案例,还提及英伟达CEO黄仁勋此前讲到的“未来二十年将进入生物医药的世界”。


回到当下的“智能时代”话题,王小川再用四个英文单词概括智能时代发展的四个过程,分别是Data(数据)、Information(信息)、Knowledge(知识)、Wisdom(智能)。


“前两步用了四十年打基础,信息时代主要解决头两项。”王小川说道,现在的大语言模型可以轻松地将知识变成数学问题。“随后,从快思考走向慢思考,走向Wisdom。”日前,Open AI“o1”发布,将花更多时间“思考”,可解决更难的推理问题。有朋友向他提问这次“o1”发布的意义时,他回道:“(这是智能时代)又一次飞跃,开始从Knowledge走向了Wisdom。”



学思融合促进知识向智能发展

让大模型像人一样思考和沟通




从Knowledge到Wisdom的过程,将呈现出什么样的方向?王小川举例了AlphaGo的思考型系统,和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学习型系统,并引用孔子的话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,引出结论“是学习型系统和思考型系统融合”。


王小川表示,Open AI“o1”将学和思融汇一起,补全了今天大语言模型领域最重要的部分,如此一来, AGI就更近一步了。


在上述方向上,王小川现场分享了他的一些思考。在会议现场,一句“让大模型像人一样思考”的标语正中他的下怀。“我们不是要做一个会七位数乘法的机器,而是要它像人一样思考和沟通。”


“在信息时代,我们的主要工作是信息的传递和匹配,更多是在生产关系上的一种突破。”王小川举例道,美团是商家与用户的匹配,滴滴是司机与用户的匹配,抖音是视频与用户的匹配。“大模型则变成了直接提升生产力。”他表示,这里面的产品逻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


在王小川看来,这要求产品经理从PMF(产品市场匹配)转变到TPF(技术产品匹配)的新观念上来。“TPF是供给推动的,不是创造需求,而是在需求存在但供给不足的地方去改进。”


王小川以医疗行业举例,医疗并不是一个新需求,但是存在医生数量不够的情况,需要提升供给。“以前我们谈‘造工具’,提升效率,而今天更多讲‘造人’。”例如打造一位数字员工,这其实就是一个“造人”的过程。



医疗是大模型皇冠上的明珠

从全科和儿科开始布局AI医生




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,流行一句话——“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”。王小川有一个类似的新提法——“医疗是大模型皇冠上的明珠”。


“医疗行业对知识的需求足够大,既有临床问题,也有科研问题。医生既要有沟通,也需要非常严谨的思考。有知识查询,有多模态的信息梳理等等。所以,需要顶尖的大模型才能解决好医疗问题。”当王小川将做医疗大模型的选择告诉朋友时,得到的回复是“你们选了最难的一个问题,当你能够做到医生(水平)的大模型时,已经基本等价做AGI(注:通用人工智能)了。”


与互联网行业“得用户者得天下”的理念不同,医疗行业中,医生是最关键的资源。王小川分享道,互联网行业通过优惠、打折、免费、补贴等各种方式吸引用户,但医疗行业更多是找黄牛、花钱找好医生。


“在以匹配为核心的信息时代,更多的是找医生。但在智能时代,要变成‘造医生’。”王小川以无人驾驶举例,解释当前医疗大模型所面临的难题和发展水平。


面对医疗技术难度高、伦理敏感等问题,王小川表示医疗大模型与无人驾驶面临的一样,但后者已经实现了诸多突破。L1-L2阶段,机器是人的辅助。L3阶段,人成为机器的辅助。在无人驾驶领域,达到L3水平的无人驾驶汽车让机器承担大部分工作,关键时刻由人来决定。


“L3开始,AI医生能够上岗,人在关键时候做决策。”王小川介绍,百川智能的AI医生业务在L3-L5阶段实践。“L4的时候,是智能医生到来。到L5的时候,AI医生就会超越真人医生,比医生更有对于生命科学的理解,在预防、诊断、治疗方面能全生命周期、全病种覆盖。”


实现“造医生”后,王小川表示,整个医疗路径将发生大的变革,以医院为中心将演变为以居家或社区为中心。“这符合国家提倡的分级诊疗。”王小川解释道。


再往后如何发展?会上,王小川也做了介绍。随着AI医生在居家陪护时源源不断为用户建档,理解用户的病情和用药等情况,大量的数据获取将形成一个新的数据飞轮,开始从“造医生”到改路径,再到促进医学的发展。


补充上科研数据后,AI医生开始走向对生命模型的更多理解,能够形成全量的数据生成式模型,从循证医学到精准医学,然后做数字孪生。智能时代走向生命数学模型的生命时代。


他透露,百川智能将从全科和儿科开始进行实践。就在上月,百川智能与北京儿童医院达成战略合作,双方将共同开展研究。院方提出“造100万个儿科医生来服务社会”的愿景。